无人驾驶是以计算机系统为主体,结合高精度定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车载传感、环境识别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成果从而实现自动规划行车路线并控制车辆避让障碍、到达指定地点的智能技术。而无人驾驶汽车是这项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的领域。自1925年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有证可查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问世以来,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1992年,我国顺应国际形势,也投入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当中。
2019年9月,全球首套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自动无人驾驶列车系统在北京顺利完成了试验,该套列车系统由北京中国高速铁路通信与信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自主设计和研发,意味着新一代中国高铁自动驾驶系统的新时代即将正式到来。
无人驾驶汽车前景广阔,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人工驾驶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哪个更值得信任?哪个安全性更高?
据调查,公众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要求更高,是人工驾驶汽车的4-5倍。也就是说,只有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达到人工驾驶汽车的4-5倍,公众对其的信任才能几乎相当于人工驾驶汽车。
事实上,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当中确实会带来不少质疑。2016年1月20日,京港澳高速邯郸路段一辆白色特斯拉轿车撞上一辆正在前方实施作业的道路清扫车。事故造成特斯拉驾驶员死亡。而这起事故中由于特斯拉处于自动“定速”驾驶中,死者家属起诉了特斯拉公司及经销商。
可以说,这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复杂路况下,人类驾驶员可以通过预判和综合条件调整驾驶行为,但无人驾驶在灵活性方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