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аходясь напротив «Один пояс, один путь», служа развитию новых инженерных наук.
Авиационный БПЛА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ая обучающая платформа виртуальной / дополненной реальности иллюзий полетаКлючевая лаборатория поведенческой и когнитивной нейробиологии,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Шэньси
Perceptual similarity induces overinvestment in an attentional blink task
(在注意瞬脱任务中知觉相似性会导致注意资源过度投入)
Journ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18,82:1091–1101
一、引言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已有研究结果表明T1编码对two-word T1试验类型的资源要求要高于one-word T1试验类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two-word T1和one-word T1试验类型资源分配差异是如何确定的。研究者特别感兴趣的是资源配置所遵循的原则,是否是以主观认知所需资源为依据,而不是实际所需的资源。另一个似乎对理解选择性注意控制至关重要的概念是被试的准备状态。当刺激的类型是可预测的,心理过程可以提前准备,观察者采用主动方式控制注意力资源分配。另一方面,当刺激的类型不可预测时,例如当多种试验类型随机混合在一起时,观察者不能主动准备,必须采取被动的方式控制注意力资源分配。这种认知控制的双机制方法为许多选择性注意效应提供了丰富的解释框架。
所以本研究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一种新的刺激试验类型row-of-X T1,探讨该种刺激试验类型所呈现的不同情境对注意资源分配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两个实验来操纵row-of-X T1这种刺激试验类型所出现的情境,考察了被试对该种刺激类型进行编码时,注意分配所采取的方式,以及是否会导致注意瞬脱现象。
三、研究方法
实验一
被试从麦克马斯特大学招募,共14名,其中女性11名,平均年龄为19岁。
实验过程采用Micro Experimental Laboratory(MEL2)软件进行,刺激以图形模式呈现在BEN-Q LCD 21彩色显示器上。
刺激集由八个大写的词BREAD、PLACE、CHIEF、RIGHT、STICK、DREAM、FLUTE、GRAIN,一行大写的X;一个掩蔽刺激(X,&,O)组成。
实验采取2*3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1为row-of-X T1s 出现的情境,包括两个水平,分别是one-word context:75%的one-word T1s + 25%的row-of-X T1s和one-word context:75%的two-word T1s + 25%的row-of-X T1s;自变量2为SOA,包括233ms、467ms、700ms三个水平。因变量为T1的正确率和在保证T1正确的前提下T2的正确率。
实验开始时,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注视点,被试按下空格键后开始实验,然后呈现T1 117ms,之后有一个时长为117ms、350ms或583ms的空白间隙,接着呈现T2 100ms,最后紧接着呈现掩蔽刺激,直到被试在有标识的数字键盘上按顺序对T1 T2进行识别反应。
整个实验包括两个大的板块(根据row-of-X T1 出现的情境划分),每个板块由包含有36个trials的8个小板块。row-of-X T1 出现的情境采用抵消平衡法来控制顺序的影响;SOA采用随机化法平衡。
实验二
被试共48名,其中女性40名,平均年龄为20.5岁。
实验过程采用Micro Experimental Laboratory(MEL2)软件进行,刺激以图形模式呈现在BEN-Q LCD 21彩色显示器上。
刺激集由八个大写的词BREAD、PLACE、CHIEF、RIGHT、STICK、DREAM、FLUTE、GRAIN,一行大写的X;一个掩蔽刺激(X,&,O)组成。
实验采取2*3的混合设计。自变量1为group,是被试间变量,包括分区和混合两个水平,分别通过将one-word T1 trials、two-word T1 trials、row-of-X T1 trials三种刺激分区和混合随机呈现实现;自变量2为SOA,包括233ms、467ms、700ms三个水平。因变量为T1的正确率和在保证T1正确的前提下T2的正确率。
实验开始时,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注视点,被试按下空格键后开始实验,然后呈现T1 117ms,之后有一个时长为117ms、350ms或583ms的空白间隙,接着呈现T2 100ms,最后紧接着呈现掩蔽刺激,直到被试在有标识的数字键盘上按顺序对T1 T2进行识别反应。
整个实验包括三个大的板块,每个板块由含有36个trials的8个小板块。三个板块的顺序效应采用拉丁方来平衡;SOA采用随机化法平衡。
四、实验结果
实验一:
one-word context情境下,row-of-X trials的T1正确率比和two-word context情境下高。
two-word context情境下时,row-of-X trials的T1正确率随着SOA的增加而增加;而one-word context情境下,没有这种现象。
实验二:
在blocked条件下,当SOA为467ms时,row-of-X T1 trials的T1、T2正确率比在mixed条件下高。
在mixed条件下,当SOA为467ms时,row-of-X T1 trials的T2正确率比SOA为233ms和700ms时低。
总结果:two-word T1条件下产生了较明显的注意瞬脱现象。当row-of-X T1试验类型与感知相似的two-word T1试验类型配对时,观察到典型的AB型效应,但当他们与one-word T1试验类型配对时观察不到。当row-of-X T1试验类型被随机的和one-word T1、two-word T1试验类型混合在一起时,观察到一个非典型的AB效应,而当他们被单独放在一个单独的块中时没有观察到。这种非典型的效果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在最短和最长的SOA下的基准性能,但是在中间的SOA上有显著的降低。
五、讨论
实验一:
实验结果引发了关于控制注意力资源分配的问题,理想的认知控制系统会根据当前刺激和任务对注意资源的需求来进行分配,但实验结果发现并不遵循该原则,而是随着刺激所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关于这一结果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被试不能在row-of-X T1和two-word T1两种感知相似的试验类型发生时区分它们,因此选择在两种实验类型中投入同等的资源,根据前人观点,这种注意资源分配是以积极的方式在T1开始以前就发生了。另一种解释是,在刺激呈现时,尝试着对试验类型加以区分,成功区分的试验类型则不会产生注意瞬脱现象,但区分失败的试验类型则可能产生注意瞬脱现象。当把所有的刺激类型混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在row-of-X T1试验类型中观察到注意瞬脱现象。根据前人观点,这种注意资源分配是以被动的方式在T1出现后,决定如何分配注意资源。
实验二:
在实验2的混合条件下,三种不同T1试验类型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所以被试对选择性编码采取被动控制模式。在这种被动控制模式下,T1编码过程中的选择性注意依赖于对T1试验类型的在线识别,这种识别只能在T1开始后发生。因此,当对T1进行感知分析时,实施注意控制的决策将会延迟。加上决策过程在T1呈现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那么在实验2中认知资源分配的投入要比实验1晚。考虑到两个词和“row-of-X”试验的感知相似性,row-of-X试验类型被错误地归类为两个单词T1试验,所以只会在较长的SOA(例如,467 ms)中才会出现对T1进行的过度投资。
总讨论:
在实验1和实验2中,row-of-X试验类型与较难编码的two-word T1试验类型的感知相似性揭示了注意力资源对T1编码的过度投入问题。在这两个实验中,这些过度投入效应的不同时间过程可能映射到T1编码的主动和被动注意力资源分配之间的重要区别。当被试能够采取主动的方式,在T1呈现前,对较难编码的two-word T1试验类型做准备时,过度投入发生得较早,而当被试采取被动方式,在T1呈现后才将注意力重新分配到T1编码时,过度投入发生得较晚。
六、局限
有人提出注意焦点的广度是AB效应的重要中介。如果注意力集中的范围很窄,同时可能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资源,那么这里讨论的问题也很可能与注意力集中范围内的情境依赖适应有关。这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七、感悟
该研究中的研究范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思考运用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中。此外,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改变实验材料,进一步丰富关于注意瞬脱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