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ng the "One Belt One Road",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sciences

Aviation UAV virtual/augmented reality flight illus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Key Laboratory of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banner3 banner2 banner1
This platform strictly abides by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country. Please use it in a civilized manner and work together to maintain network order and safety.
Meeting announcement
航空人因学与未来人工智能工作坊圆满举行
Author: source: date:2018/10/16 9:30:55




在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期待中,2018年10月13日14点整,以“航空人因学与未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工作坊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二层学术会议厅如约开展。本次工作坊由常明副教授主持,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工作坊。

该工作坊旨在为国际国内同行介绍航空航天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并对未来发展模式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的可能性进行探讨。

工作坊伊始,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常明副教授向前来参加工作坊的学者专家们介绍了本次工作坊报告的各位专家,并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接着各位报告专家一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报告。

图片1.png

最先做报告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吕宝粮教授。教授就“基于脑电、眼电和眼动信号的情绪识别与疲劳驾驶检测”这个题目,介绍了基于脑电的情绪识别和疲劳检测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教授所在团队在探索情绪状态稳定性神经模式、应用迁移学习解决脑电个体差异问题、利用多模态深度学习获取脑电与眼动信号融合特征以及脑电与前额眼电融合的疲劳检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图片2.png

 

接着是来自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的吴建军博士代表所在团队进行了以“无人机与人工智能”为题目的报告。报告贯通了从无人机的出现到无人机投入民用的整个过程。让专家学者们对无人机的发展过程、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引发了大家对无人机与人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系列思考。

图片3.png

图片3.png

然后是来自信阳师范学院的黄彦彰副教授就“微表情自动识别系统”这个题目进行了报告。报告以微表情识别简报、团队工作、人工智能对研究的帮助以及数学在该研究中扮演的角色四部分内容为主线进行。让大家对微表情自动识别系统的建立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形成了清晰的认识。

 

 

图片1.png

 

紧接着是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晏碧华教授进行了题为“飞行员空间能力研究及其对人员选拔的启示”的报告。该报告主要从空间能力及其因素分解、飞行员优势空间能力研究、动态空间能力、飞行场景运动以及这些研究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这五个部分展开。让大家对该领域内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最后,由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常明副教授就对黑洞错觉进行了阐述,对目前进行的几项主要研究进行了介绍,同时向参会者们展示了无人机模拟实验室以及航空UAV虚拟/增强现实飞行错觉实验教学平台。并诚挚地邀请了各位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前去心理学院实验室参观。  

历时两小时的工作坊在专家学者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参会者对于整场工作坊的报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在会后与各位专家学者继续探讨了航空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与展望。相信此次的工作坊为航空航天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